找到相关内容1062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的三性与二谛

    说  第三节、《大乘》之三性说  第四节、《成唯识论》之三性说  一、难陀之性义  二、安慧、护法之三性义  (一)对能遍计之异解  (二)遍计所执与依他起关系之异解  (三)对圆成实成之解释  ...世亲造、真谛译,大正藏第三十一册.No.1587。  《大乘唯识论》世亲造、真谛译,大正藏第三十一册.No.1589。  《唯识二十》世亲造、玄奘译,大正藏第三十一册.No.1590。  《大乘》...

    蔡伯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1260406.html
  •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》简介

    大乘之深义,并集众宣说之。由是大乘瑜伽之法门传至四方。师致力于法相大乘之宣扬,又撰论疏释诸大乘经。其弟世亲本习小乘,后依其劝遂归大乘,竭力举扬大乘教义。著有《金刚般若论》、《顺中论》、《大乘》、《...本末,参糅两文。”本是无著汇集《阿毗达磨经》中要义的两部论书之一,乃以三乘共同的法相为依据写作的(另外一部是《大乘》,据大乘不共的法相而写作)。纯粹的阿毗达磨论书在小乘的典籍里,虽然数见不鲜,但...

    隆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4543479.html
  • 关于正见的思考

    略本,就是大纲,有《大乘》,它的题目就是把大乘的精华拎出来,它是大乘佛法的总纲。这个纲领是以佛说为依据的,因为《大乘》实际上是《阿毗达磨大乘经》里“大乘品”的解说,但是那个经没有传下来,也就...的总纲,所以它的结构跟《大乘》完全一样,甚至一品一品的品名都可以对照下来。我大概说一下,大家可以大概有个印象。  它们的体系结构基本上就是境、理、行、果四个部分,因为是佛自己说他不用引教,直接就...

    吕新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754714.html
  • 以现代佛学观点评判法相宗与天台宗之论诤(一)

    景法师学(大般涅盘经》、向严法师学《大乘》。隋大业十四(六一八)年,十九岁开始长达八年游学之旅,至唐武德九(六二六)年才回到长安。八年期间广涉(大乘)及已译出之诸部毗昙,特别是属于部派有宗的...出无著《大乘》三卷,世亲《大乘论释》十五卷,于是有了“摄论师”的传宏。真谛三藏思想主要特色,是将《宝性论》的如来藏说,与瑜伽学的阿赖耶说结合起来。真谛三藏所传的唯识学中,以第九识之阿摩罗识(又称...

    明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867040.html
  • 世亲菩萨对《无量寿经》诠释: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》(1)

     更有甚者,有学者温宗堃先生认为,本并不是任何一部净土经典的注释,而是根据唯识学派的论书,如《大乘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、《瑜伽师地》等,提出来的净土观,而其目的乃在于匡正阿弥陀佛净土经典中,被...来说,他是以无著的《大乘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为依据,对‘唯愿无行’的净土信仰采取了消极、否定的立场。为了匡正这样的迷信,世亲著作《净土》,主要从瑜伽行唯识学派的立场,而非从净土经典本身的立场,述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879285.html
  • 唯识宗之中道思想

    唯识性的理论,首先讨论三性的内涵,某次解说三性所相对的三无性,最後综观二段内容,说明唯识的中道性,并引出我法二空之理。  三性的定义  《大乘》与最初期学说《瑜伽》、《解深密经》对三性的界定,并...真如。  《大乘》中的定义则是:  徧计所执性——对象(don,artha如前段的境)是「无」,唯识是一该对象的显现(snan ba,pratibha^Sate) 。  依他起性——阿赖耶识为...

    欧俊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468381.html
  • 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——玄奘大师

    涉及唯识、毗昙、因明和中观等。其后,玄奘大师遍游五天竺,历谒名贤,叩询请益,寻求梵本。十二年后反还那烂陀寺,依戒贤论师之命开讲《大乘》、《唯识抉择》。并作《会宗》融会中观、唯识二宗,作《破恶...还在对玄奘鞠躬致敬。  玄奘大师于十九年中一共翻译佛教经论75部,1335卷。主要典籍有《大般若经》、《瑜伽师地》、《大毗婆沙论》、《俱舍论》、《成唯识论》、《大乘》等,可以说是将其印度所学尽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844125.html
  • 玄奘大师略传

    他在成都受具足戒,又学律部。后复从道深受《成实论》,就道岳学《俱舍论》。在长安与当时佛门的名德法常、僧辩讲《大乘》,质疑问难,纵横论辩,其智慧与天才,深为时贤所惊服,他的声名,也因此传遍各地,成为...命,在寺内讲《大乘》、《唯识抉择》。时有师子光论师也在那烂陀寺讲授龙树系的《中论》与《百论》。驳师之说,师乃会和中观、瑜伽二宗作《会宗》三千颂破斥之;后又制《破恶见论》一千六百颂破斥乌荼国小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0344997.html
  • 五重唯识观简介

    窥基法师,按照《大乘·入所知相分》的纲格(对唯识性次第悟入遍计所执、依他起、圆成实三性),采集《解深密》等经,《瑜伽》、《成唯识》等的义蕴而组成,并为实践的方便区分作五重步骤,详见于他所撰述的《...观察空有,遣除有空,所以叫作遣虚存实。这是空有相对的观法,它的典据是《大乘》的“名事互为客,其性应寻思”文,《成唯识论》的“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、六位心所、所变相见、分位差别及彼空理所显真如”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947068.html
  • 五重唯识观

    简称。这个观法是慈恩宗著名的学者窥基,按照《大乘》《入所知相分》的纲格(对唯识性次第悟入遍计所执、依他起、圆成实三性),采集《解深密》等经,《瑜伽》、《成唯识》等的义蕴而组成,并为实践的方便区分...对遣拨无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。像这样,观察空有,遣除有空,所以叫作遣虚存实。这是空有相对的观法,它的典据是《大乘》的“名事互为客,其性应寻思”文,《成唯识论》的“识言总显一切有情各有八识、六位心所、...

  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1948076.html